當前位置: > 調研視察
【市政協“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專題協商】報道之八
【發布日期:2017-11-29】 【來源:莆田僑鄉時報】 【閱讀:次】
●部門回應
市人社局:促進精準就業扶貧
![]()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創新舉措,通過著力組織專項招聘、著力開發公益性崗位、著力組織用工招聘、著力支持技能培訓,積極推進‘一戶一就業’精準扶貧,促進就業脫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鄭重就精準就業扶貧作了發言,回應委員們提出的意見建議。
目前,我市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共9807戶,31335人,其中高校畢業生246人,已畢業209人。
2016年,市人社局立足工作職能,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扶貧的文件,精準施策,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如市人社局關于做好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精準扶貧工作的通知、市人社局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通知、莆田市關于做好公益性崗位開發推進精準扶貧對象就業的通知、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農業局關于加強精準扶貧對象創業培訓管理的通知、市人社局關于2016年市級“三支一扶”畢業生崗位征集的通知等。
著力組織專項招聘,促進就業脫貧。經精準識別,該局對全市2016-2018年精準扶貧對象家庭的大中專畢業生全面摸底造冊,共246人。其中2016年及以前的貧困家庭大中專畢業生193人,2016年7月份,我市創新舉措,在省內率先組織面向建檔立卡精準扶貧對象家庭大中專畢業生進行專項招考。全市共征集崗位100個,其中事業單位38個崗位(含市直12個事業崗位)、國有企業29個崗位、“三支一扶”33個崗位。在考試錄用上,采取“一次考試五次錄用”,即組織統一考試,按分數從高到低錄用,按市屬事業單位、縣(區)屬事業單位、市屬國有企業、縣(區)屬國有企業和市級“三支一扶”崗位次序考核錄用。首批專項招考共有75人參加報名考試,經過筆試、體檢,已確定招聘錄用48人,其中市直事業單位3人、市屬國企5人、縣區事業單位15人、縣區屬國企15人,“三支一扶”10人。
著力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就業脫貧。經市政府同意,該局牽頭與市財政局、農業局聯合印發了《莆田市關于做好公益性崗位開發推進精準扶貧對象就業的通知》,明確了13類非營利性、輔助性的社會公共管理崗位和鄉鎮(街道)、村(社區)公共服務崗位為公益性崗位。全市共安排開發1000個公益性崗位,其中仙游300個、荔城150個、城廂150個、涵江150個、秀嶼150個、北岸70個、湄洲島30個。要求公益性崗位開發用于安排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精準扶貧對象就業。根據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該局與財政部門從上級下達的就業專項資金中劃出1400多萬元,分解下達給各縣區,用于開發公益性崗位補貼。補貼標準為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00%,即仙游縣每個崗位每月1230元,其他區為1350元。目前仙游縣、荔城區、涵江區、秀嶼區已陸續把公益性崗位開發工作安排到各個鄉鎮(街道)、村(社區)。仙游縣精準扶貧對象較多,公益性崗位開發追加300個,共安排600個。2016年工作進展順利,各縣區人社部門已開發747個公益性崗位。
著力組織用工招聘,促進就業脫貧。我市人社系統通過市、縣區職介中心和人才中心,組織舉辦面向建檔立卡扶貧對象的系列專場招聘會。2016年5月份以來,共組織6場專場用工招聘會,其中:市人才中心組織2場、縣區就業職介中心組織4場。全市共有300多家企業單位提供3000多個用工崗位。通過縣區扶貧辦共組織發動905人扶貧對象參加招聘會,與企業對接,共有130多人與企業達成就業用工意向。7月份,該局征集適合扶貧對象就業的企業用工崗位3000多個,匯編企業用工招工需求信息小冊子600本,通過縣區扶貧辦發放到有就業意愿的扶貧對象手中,方便扶貧對象用工招聘對接。
著力支持技能培訓,推進就業脫貧。經市政府同意,該局牽頭與市財政局、農業局聯合印發了《莆田市關于開展精準扶貧對象職業技能免費培訓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確了各階段工作步驟,要求各縣區抓緊征集培訓項目,摸清培訓對象意愿,積極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努力實現精準扶貧對象家庭中有培訓需求勞動力“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人”。由縣區財政提供食宿補助,實行免費培訓,對符合條件的享受見證補貼政策,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按初級、中級、高級相應技能等級可分別給予500元、700元、1000元的職業培訓補貼。符合條件的對象,初次通過社會化考試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后,可申請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150元。根據市場需求和精準扶貧對象意愿,計劃依托高校、職業(技工)院校,先行舉辦家政服務、家電維修、烹飪、電子商務等4個專題技能培訓班。目前,各縣區參訓摸底工作正在開展,培訓工作進展相對較為緩慢,需要縣區按《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大免費培訓工作力度。
目前,我市就業扶貧工作扎實推進,取得良好成效,但仍存在部分貧困家庭人員就業意愿不強,參與技能提升培訓熱情不高,特別是一些因殘致貧、因病致貧的,喪失就業能力,給就業扶貧造成一定困難。
下一步,該局繼續落實精準就業扶貧六條措施。一是將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納入就業困難人員對象范圍,在我市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就業創業實名制登記后,可享受就業困難人員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二是鼓勵各類勞動密集型企業在鄉鎮、村設立扶貧加工點,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地務工。相關企業可按《關于印發<福建省就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關于轉發<就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規定享受相應補貼。三是鼓勵各類互聯網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大本營等孵化基地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創業就業。對吸納貧困家庭勞動力較多的孵化基地,各地可在規定幅度內適當提高孵化基地補助標準。四是鼓勵各地充分考慮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特點,設置一定比例適合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的崗位,按規定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五是對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參加居民養老保險的,可參照《關于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有關規定,給予不低于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50%的社保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距領取居民養老保險待遇不足5年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可延長至60周歲。所需資金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列支。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計生對象中獨生子女死亡或傷殘、手術并發癥人員、殘疾人等按相關文件規定享受政府財政補貼的,不得重復享受,所需資金仍從原渠道支出。六是積極發揮基層就業工作平臺作用,將基層就業工作平臺當年幫扶轄區內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實效,納入就業專項資金績效考核范圍,在就業專項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
市財政局:加大扶貧資金投入
![]() “消除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支持消除貧困是公共財政義不容辭的責任。”市財政局總會計師劉強在協商會上作了發言,“市財政局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于深化精準扶貧工作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精神,克服財政收支矛盾突出問題,積極籌集資金,加大扶貧資金投入,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確實保障扶貧工作順利開展。”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市級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力度高于省政府要求水平。《福建省“十三五”扶貧開發專項規劃》要求“2016-2020年每年按我省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2‰籌集資金,專項用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莆田市“十三五”扶貧開發專項規劃》要求“2016-2020年每年按我市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5‰以上籌集資金,資金額度不少于1億元,專項用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在市直各部門的支持下,為切實做好我市扶貧開發工作,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確保我市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6年—2017年,市本級財政每年預算安排扶貧方面資金10000萬元,比2015年2000萬元增加8000萬元,是原來的5倍,占2016年市本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0536萬元的5.86%。 ●明確財政資金扶持方向 根據有關文件精神,財政扶貧工作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堅持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區域發展、生態發展、社會保障等協同推進,堅持精準扶貧,增強扶貧實效。資金使用上,針對貧困村、貧困人口的不同特點,采取多種舉措、全面推進,同時,優先調度扶貧專項資金,確保資金及時發揮效益。 支持貧困戶脫貧方面。一是加快轉移就業。加快貧困家庭勞動力轉移就業是實現貧困戶脫貧的重要手段,市級對參加公交駕駛培訓和就業的扶持貧困對象,從扶貧資金給予5000元/人的培訓費用補助,市交通局給予3000元/人的培訓費用補助,不足部分由市公交集團墊付,培訓合格后由市公交集團提供實習崗位和駕駛員崗位,實習期工資3000元/月,駕駛員工資不低于6000元/月。二是造福工程扶貧搬遷。易地扶貧搬遷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有力抓手,是新一輪脫貧攻堅的標志性工程,我市把造福工程扶貧搬遷列為2016年市級為民辦實事頭號項目。對符合搬遷對象,除了中央、省給予補助以及信貸資金、債券支持外,市級財政增加每人補助600元,屬于偏遠自然村整村搬遷安置的增加每人補助1500元;對集中安置點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市級參照省里對集中安置區基礎設施補助標準,給予每個點20萬元以上的補助。三是提高生態補償。2016年起,市級建立生態公益林市級補償制度,財政對國家級、省級生態公益林每年每畝補償22元的基礎上增加1元、市級生態公益林每年每畝補償20元。四是發展特色產業。重點支持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手工業、電子商務等,通過發展“一村一品”,建設一批貧困戶參與度高的特色產業。每年市農業局、市財政局適時發布申報指南,要求各縣區根據貧困村、貧困戶具體情況提出扶持方案,市級給予適當支持。五是扶貧小額信貸。金融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大舉措,我市1縣4區已全面設立扶貧小額信貸風險擔保金,為扶貧開發對象發展生產提供5萬元以下、3年以內的無抵押擔保貸款,財政給予貼息補助。六是完善醫療救助。建立醫療救助。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醫療救助對象范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繳費部分由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給予全額資助。2016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繳費標準540元/年,其中,政府財政補助420元/年,個人繳費120元/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政府全額出資)。建立重特大疾病救助。對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實行重特大疾病優惠補償,當年度發生的住院合規醫療費用,經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補償后,剩余自付部分超過2萬元的合規醫療費用按照100%給予補償,封頂20萬元。當年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重特大疾病住院合并封頂65萬元。七是實行發展教育。扶貧必扶智。市級教育經費向老少邊島等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傾斜,鞏固提高基礎教育發展水平。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學生,教育服務向兩頭延伸、全程保障,除義務教育外,學前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職業教育也要免除學雜費,高校畢業要提供就業保障,堅決不讓貧困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考上高校的子女,優先列入高校貧困生助學金資助范疇,并由各縣區(管委會)給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就學補助。八是落實低保兜底。將無法通過開發性扶貧措施實現脫貧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給予兜底保障,做到應保盡保。 除此之外,2017年還將建檔立卡貧困婦女“兩癌”健康保障列入扶貧支出范圍,安排扶貧資金60萬元。 支持貧困村脫帽方面。一是深化掛鉤幫扶。根據《莆田市脫貧攻堅掛鉤幫扶工作方案》(莆委辦發[2016]21)號)要求,市(廳)級領導、縣級領導掛鉤貧困村,可根據貧困村實際情況,每年幫助貧困村籌集幫扶項目資金,推動貧困村發展;88個貧困村,市財政每年扶持10萬元,相關縣區配套10萬元;市直掛鉤單位可在部門預算資金和結余資金中,安排一定數量資金用于本單位扶持掛鉤村扶貧開發項目。二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支持貧困村立足村情,因地制宜,策劃、生成一些特色產業項目,由村集體單獨經營或吸收社會資金聯合開發,發展“一村一品”,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2016年,按照每個貧困村30萬元切塊給各縣區共2640萬元,由各縣區自主確定項目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推進貧困村美麗鄉村建設,大力開展村莊整治,著力推進貧困地區交通、供水、供電、垃圾污水處理、村莊綠化美化、文化設施建設等,切實改善貧困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把更多的貧困村建設成為美麗鄉村。2016年,根據各縣區上報、市委市政府有關紀要要求,安排村級基礎設施建設3000多萬元。四是加強組織建設。嚴格按照省委《關于加強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經費保障制度,村主干的基本報酬按照不低于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倍標準確定,其他村干部的基本報酬60%左右的標準解決。各級財政把村級組織運轉經費補助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省市兩級承擔部分通過轉移支付單獨列支下達。 ●加強資金監管力度 根據中央、省有關扶貧資金政策,市財政局、農業局聯合制定《莆田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莆財農[2016]86號),進一步規范精準扶貧、造福搬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扶貧資金的使用管理、申請撥付、監督檢查等,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2016年,市紀委、監察、財政、審計、扶貧等部門強化溝通、加強配合,就扶貧專項資金開展部門自查、聯合檢查、交叉互檢、專項檢查、突擊檢查,做到分年度、分部門、分縣區扶貧資金檢查全覆蓋,全面督查,及時跟蹤、限時整改,切實發揮市級指導、督查、協調職責,確保扶貧資金使用精準奏效。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造血性”項目不足,部分干部對幫扶工作存在畏難情緒等。 ●對策與建議 完善扶貧工作考核激勵機制,促進扶貧措施落到實處。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精準扶貧打贏攻堅戰的目標要求,結合貧困人口脫貧和區域經濟發展兩大指標,完善了考核評價機制,強化了考核落實,將扶貧工作列入到年度工作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價干部政績的重要依據。要建立“減貧摘帽”激勵機制,對提前脫貧“摘帽”的貧困村、貧困戶,原定扶持政策不變,投入力度不減,并給予相應的獎勵,促進扶貧開發快速健康推進。 加強幫扶干部業務培訓,提高扶貧業務水平。精準扶貧要體現目標精準、制度精確、管理精細、措施得力。因干部水平、思想認識有較大差距,在幫扶工作中,有的縣區、鄉鎮、村居在促進貧困戶、貧困村增收的辦法、點子較多,有的就束手無策。所以,需要進一步加強業務培訓交流,提高干部思想認識、政策水平、工作方法,使干部能夠盡快瞄準脫貧目標,找準幫扶措施,抓細、抓實、抓準,幫助貧困戶、貧困村增收脫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