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裕清故居
修繕前的陳裕清故居
鬧市中的一抹清幽
文化,賦予一座城市獨特的魅力。一座城市的歷史文化遺跡,就是一座城市發展的親歷者、見證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時強調,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市政協委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春暉工作室負責人陳春暉說,習總書記在2014年2月25日首都北京考察工作時也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古河、古橋、古樹、古厝……在荔城區下亭頂碼自然村,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陳裕清故居”就坐落于此,小橋流水人家,乃繁華鬧市中難得的一抹清幽。 “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深厚感情,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文物工作者開展文物保護工作的巨大動力。”陳春暉激動地說,他伯爺、臺灣原政界名人陳裕清的老屋,就是在莆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得以保護,已成為福建省一處重要的涉臺文物,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近年來,我市加大“陳裕清故居”的保護力度,除了修繕古屋外,還整治周邊環境,建設休閑公園,并以陳裕清故居為名設立公交站方便市民前往參觀、游玩。為進一步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傳承工作,承擔起非遺傳承、展示和促進兩岸工藝美術交流的新使命,陳裕清故居設立“莆田木雕陳國華、陳春陽傳習所”“陳氏工藝雕塑傳習所”,國家級陳春陽雕塑技能大師工作室、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陳春暉工作室入駐。 陳裕清故居是我市保護好城市文脈的一個縮影。 多年來,我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久久為功,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修繕保護,深挖歷史文化街區內涵,做好莆田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工作。 2018年5月,莆田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動員會召開,我市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020年3月1日,興化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修繕及配套基礎設施提升(一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約31883.89萬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大路、縣巷、后街、衙后、廟前和坊巷等6條古街沿街商鋪、歷史建筑及原興化賓館及其廣場的修繕和改造,配套建設公共停車場、古街沿街周邊公廁及垃圾收集點,增補街區內消防設施(微型消防站、消防栓)以及改造街區原有的微型消防站。 2020年11月26日,莆田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出通知要求,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切實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堅決制止破壞行為。 莆田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脈悠長,文風和暢,文物古跡眾多,非遺項目璀璨光彩。據了解,全市現存各類不可移動文物147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61處、市級159處,縣(區)級285處,登記在冊的未定級文物點957處,擁有可移動文物18386件(套);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1處、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8處,中國傳統村落3處、省級12處,省級歷史文化街區2處;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項,國家級1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1名,省級傳承人77名,市級傳承人488名。 “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陳春暉建議,在莆田城市發展中,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未來負責的精神,保護傳承歷史文脈,開拓創新文化特色,以文化之光溫暖城市,以城市之魂滋養市民,以人民精神展現莆田風采。 (時報記者 鄭育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