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協商,凝聚一座城的向海圖強志。11月13日上午,莆田市政協“打造莆田億噸大港”專題協商會如期舉行。市政協主席沈萌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高宇與政協委員、涉港部門負責人、企業家代表齊聚一堂,共商港口發展大計,共繪“通江達海戰略港城”宏偉藍圖。 “莆田因海而生、因港設市,海域面積是陸域面積的3倍,這在全國沿海城市中極為罕見。”市政協副主席張宗賢代表市政協的發言開門見山。他介紹,5月份以來,調研組深入各港區開展專題調研,形成了內容詳實、針對性強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莆田港已建成千噸級以上泊位21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5個,特別是建成投用寧波以南首個、全國第6個40萬噸級碼頭。全市吞吐量增幅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但與此同時,基礎設施有待完善、貨源結構相對單一、臨港產業拉動不足等問題依然突出。對此,報告建議,要強化定位引領,優化港產布局;深化港口建設,提升集疏運能級;聚焦產業發展,改善港產適配程度。“羅嶼港現在一年吞吐量大約2500萬噸,現有設備和堆場都快滿了。”省政協委員、農工黨莆田市委會主委蔡風飛直言不諱。他建議,要集中力量把硬件基礎打牢,深化港口、產業、城市一體化發展,優化運營和推動綠色轉型,加強協同配合和政策支持。 市政協委員、莆田學院副教授謝榮貴將目光投向對臺合作與人才支撐。“加速搭建對臺跨境合作平臺,聯合臺灣礦產貿易龍頭企業共建合資混礦基地。”他同時建議,政企校協同共建港口產業學院,定向培養AI調度、跨境物流等專才,為港口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面對調研報告、委員們提出的問題,市直部門負責人不回避、不推諉,現場回應務實有力。“雖然9、10月港口吞吐量企穩回升,但由于上半年國內外形勢及市場因素,導致形成不少拖欠量。”市發改委負責人在回應中坦言壓力,但也展示了決心:將奮力攻堅項目建設、招商攬貨和貨物回流三大任務。福建省湄洲灣港口發展中心負責人則從專業角度分析問題癥結,表示將著力港口招商攬貨、港航建設投資、港口服務保障,加快推進“億噸大港”建設。市交通運輸局、商務局(口岸辦)、莆田港務集團等部門的書面材料同樣干貨滿滿,從集疏運體系完善到口岸通關優化,從業務拓展到服務提升,展現出協同推進港口發展的堅定決心。“這份調研報告質量很高,有深度、有廣度、有高度。”高宇充分肯定協商成果,并從推動列入國家規劃盤子、推動基礎設施擴容升級、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推動營商環境與服務優化、加強對外合作與招商攬貨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沈萌芽主席在主持會議時,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港口建設的重要論述。她指出,莆田“打造億噸大港”不僅是實現港口自身能級躍升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動莆田港產城深度融合、加快“通江達海戰略港城”建設的核心引擎。“當委員的‘’金點子’遇見部門的‘’實招子’,當政協的‘’協商力’賦能港口的‘’發展力’,莆田向海圖強的步伐必將更加堅定有力。”沈萌芽用三個“提”字對政協履職提出要求:要提高站位高度,深刻認識發展港口經濟的重要意義;要提升共識廣度,全面把握建設戰略港城的核心優勢;要提增履職效度,持續發揮政協助力發展的職能作用。“當好‘智囊團’,持續建言獻策;當好‘連心橋’,持續凝聚共識;當好‘監督員’,持續助推落實;當好‘代言人’,持續宣傳推介。”沈萌芽表示,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在“打造莆田億噸大港”工作中持續發力、彰顯作為。通江達海,潮涌莆田。億噸大港的夢想,正在這片熱土上蓄力啟航!(時報記者 鄭育俊) |

